绵阳:北斗当“医生”看见又一个万亿产业

2017.12.07 , 浏览次数: 2256

       12月6日下午,中国(绵阳)科技城北斗安全监控技术论坛在绵阳举行。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桥梁隧道安全监控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该论坛邀请了北斗应用、桥梁、轨道交通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探讨如何制定行业规范、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合作事宜。
       在论坛上,还成立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北斗安全监控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由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发起,结合北斗相关企业、桥隧安全监控等专业科研院所共同建设的产学研用产业链合作平台。
       专家分析认为,通过在桥梁隧道上布设传感器,从而实时掌握桥隧“健康情况”,这种模式已在中国逐渐铺开,未来有望成长为万亿元的产业。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是获取相关位移、加速度等数据的关键。基于此,绵阳市将桥隧安全监控作为北斗应用的突破口。由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发起成立联合实验室,成员单位包括产业环节的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以及科研环节的四川省安全技术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
       据介绍,该实验室成立后,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桥梁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将与两家科研机构共同分析,进一步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对桥梁的安全情况进行预警,以节约桥梁的养护费用。
       同时,该实验室还启动行业规范制定工作,“现在这个行业还是一片蓝海,也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如果数据、指标不兼容,那么每一座桥梁就是一个信息孤岛,数据不能联通,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警也就无从谈起。”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方宇说。

 

【相关新闻】看北斗如何给桥梁“治未病”

       12月6日,论坛上来了几位专家,有大学桥梁专业的教授,有行业公司的副总经理,还有轨道交通工程专家,讨论的是如何用北斗等新技术改善桥梁、轨道等基础设施安全养护工作。
       “初步估算,全国的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的养护,将是一个每年数千亿元的大市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桥梁会自我预警,在问题刚出现的时候‘治未病’,要采集这些数据,离不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常淦说。

 

       实时监测桥隧健康 将成为万亿元产业
       从业20年,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工程系梁鹏教授亲眼见证了行业的飞速发展。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日千里,对桥梁、轨道等工程健康监测日益受到关注。“这一行就像‘桥梁医生’,提前发现和预防问题,如同中医的‘治未病’一样。”梁鹏说。
       但过去只能人工携带设备到桥上现场作业。这就像体检一样,由于医生技术和设备有差异,拍的片子未必准确,有误诊的可能。
       北斗卫星导航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让梁鹏看到了规范“拍片子”的可能。通过在桥上安装各种传感器,采集应力、位移、加速度等数据,可以排除人工操作的不稳定性。
       以某座跨度1000多米的大桥为例,通过安装在其上的1000多个各类传感器,可以做到不间断监测桥梁情况。“犹如重症监护室一样,实时监测各项关键指标的变动。”梁鹏说。
       初步统计,中国已有200-300座大桥采取了加装传感器进行安全监测,这一数据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每座大桥加装传感器费用从百万元到千万元不等,而据估算,类似的桥梁中国有约5000座,而且还需要未来持续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等工作。
       梁鹏认为,这至少是一个每年数千亿元的产业,“如果将该模式拓展到轨道、涵洞等领域,可能会是个万亿元的行业。”梁鹏说。

 

       以“大数据”为起点 伴随的是“人工智能”
       在行业上有一句说法:北斗犹如“产业之盐”,往往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味”。在桥梁安全监控的各项数据中,最关键的是位移、应力等,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其精度可达到毫米级,是传感器中的关键。
       11月初,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中标,将为绵阳市主城区内的22座桥梁加装安全监测系统。这22座桥中,涵盖了斜拉桥、悬索桥、拱桥、梁桥四种类型,其中最多的一座桥加装了近千个传感器。由此采集到的信息,是这个行业发展中宝贵的数据财富。
       这吸引了梁鹏等专家的注意。桥梁不同于汽车等机械产品,汽车拥有大量相同的个体,可以建立损伤样本,通过对比制作数据分析模型。而桥梁各不相同,每一座桥的安全监测系统也有差异。要深入分析数据,建立相关模型,离不开大量数据的采集。
       因此,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牵头下,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安全技术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达成合作,共同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北斗安全监控技术实验室。
       “我们采集数据,后续的专业分析,需要队友来提供支持。”向常淦说。
       形成大数据后,更加广阔的前景将不断延伸——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将可以实现。例如,在医学影像领域,人工智能的识别率和稳定性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医生从分析报告中解脱出来。
       在桥梁安全监测领域,梁鹏认为,5-10年左右,人工智能将从数据中自我学习进化,未来的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将可以自主监测、自我预警。“仿佛一个生命体一样,桥梁的维护也将更加简便。”梁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