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逐步实现各级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全覆盖

2017.09.21 , 浏览次数: 1682

       近年来,云南采取建设自然保护区,开展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等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于今年5月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全省各级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处理将逐步实现全覆盖。
       云南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纪华19日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介绍,云南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院,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建设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同时,加快《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并率先编撰了第一部地区性百科全书《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编》。
       据悉,云南已连续三年开展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今年将对37个省级保护区和部分州县级保护区开展监测核查,下一步,将逐步实现全省各级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处理全覆盖。
       此外,云南省环保厅还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完成基础调查和评估,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两个平台基本建成,同时,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等落实情况排查,并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中央和云南省级财政投入3.92亿元,开展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4个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6个州、县级自然保护区。截止2016年12月,全省已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61个,总面积28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7.3%,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目前正制定《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16- 2025年)》。

       (来源:新华网)